作者简介:王洪剑,四川省邑州监狱在职民警。2021-2022年度警院访问学者,现在招生就业处帮助工作,思政部教师。


南校区大门口挺立着一颗葱郁的黄葛树,听同事说她是一颗见证和陪伴了学校一路高歌的树,算起来,大树今年应该有四十圈年轮了。我时常在树下停留,和大树一起看着夕阳下的恬静淡雅的校园和青春洋溢的学生,这样的场景总让我忍不住感慨学院的芳华四十载。

我并不是警院的毕业生,但我曾在这里完成了身份的转变和梦想的起航。在成为一名监狱人民警察之前,我从不曾想过自己会在警院留下一段难忘的回忆;更不曾想过,有朝一日自己会成为一名警院老师,在蓬勃葳蕤的青春警院和同事们一起致力于学生成长成才。作为一名访问学者,我感恩于组织的悉心培养,也感恩于警院海纳百川的气度与包容,让我有机会重返高校提升和完善自己,也让我有机会近距离接触这所有着厚重文化底蕴的学校,在大树底下细数她的过往。

我时常在大树底下仰望,因为她和警院一样,扎根大地,荫泽学子。东湖柳细,旌城月长,卌载警院,深情守望。四十年来,被誉为“警官摇篮”的川司警院,为西南地区政法系统及社会各界培养了数万名优秀人才,其中不乏政法系统的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,为维护国家政治安全,实现社会大局稳定提供了坚强人才支撑。四十年间,不论是劳改工作警察学校还是司法警官职业学院,学校几易其名,只为默默扎根,守护万千学子的成长;不管是九五厂破旧低矮的平房还是凯江路宽敞明亮的大楼,学校几易其址,只为将一棵棵树苗培养成为祖国的栋梁,引导他们遇见更精彩的世界,走进更宽广的未来。大树像是一首诗,枝叶就是动人的句子,而一枝一叶,都承载着警院人的赤子之心,承载着“忠诚、尚法、重能、强警”的育人使命,默默地伫立在这片土地上深情守望,守望每一位学生的青春,守望学生的每一个梦想。

我时常在大树底下仰望,因为她和警院一样,向阳而生,砥砺前行。大树的四十年也是警院的四十年,她们之间的共同点,就在于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。1982年,根据四川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,在省公安厅的组织下,四川劳改工作学校成立,第一代警院人开启了为四川劳改工作队伍培养专业人才的壮丽篇章。建校之初的警院,办学基础薄弱,没有强大的师资队伍,也没有窗明几净的校舍楼房,甚至没有像样的教学设施设备。但再艰苦的条件也阻挡不了万众一心、奋辑前行的“第一代”警院人,无论是干部老师还是学生,都纷纷加入了开荒的队伍,誓把荒原变校园。正是这种在警院代代相传的斗争精神,让警院迅速走向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,2009年学院被中央政法委、司法部等十一部委列为全国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单位,2013年学院被评为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,顺利完成了从薄弱学校到知名院校的华丽蜕变。

我时常在大树底下仰望,因为她和警院一样,桃李芬芳,教泽绵长。“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。”警院人深谙教书育人之道,那就是用最不理性的计算方式去投入理性的教育,因为他们都知道,每一个清晨和夜晚从不缺席的陪伴,每一个寒来暑往始终不变的关心,都会化作万千学子奔向辽阔世界、开启精彩人生的能力和勇气。有人说,警校生很辛苦,每天都要迎着寒风出早操,伴着月色下晚训,是的!我深有感触,因为我曾有幸做过两月的警校生;也有人说,警校的老师更辛苦,每一个早操和晚训的现场都有他们的身影,是的!我同样深有感触,因为我正是其中的一员。教育是一场诗意的双向奔赴,警院的每位老师对于学生,都毫无任何功利的期待,只会倾其所有的传授;而警院的学子对于老师,也只有绝对的信任和毫无保留的赞美,我想,正是这种双向的热爱,成就了今天枝繁叶茂、桃李芬芳的警院。

我时常在大树底下停留。大树不语,但有风吹过,吹来阵阵清香、吹来朗朗书声、吹来声声教诲、也吹来拳拳叮咛。作为监狱民警,我感恩警院为我上好了从警“第一课”;作为访问学者,我庆幸自己搭上了警院高质量发展的快车,在院领导的指引下,同全体警院人一起在立德树人的生动实践中展现新作为。四季轮回,春华秋实,四十年于大树而言只是一圈圈的年轮,于警院而言也只是前进过程中的一段路。我相信,在党的领导下,在历代警院人的共同努力下,警院之树定会愈发葱郁,警院也定会与时代同呼吸,与国家共命运,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再创新的辉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