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简介:沈前祥 原四川省警官学校(现四川司法警官职业学院)党委副书记、副校长,中国诗歌学会会员、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,发表诗文近两千篇(首),出版个人专集6本,其中《凸凹的风景》一书荣获司法部图书类一等奖。


无事时,我爱去翻看影集。在德阳省警校谋职时的那段时间,照片特多,有厚厚的几大本。尤其是每年的7月与9月,把过年喜欢用“迎新辞旧”这个成语放在学校的这个时段,恐怕也不会错。学年交替嘛,新生,即将毕业离校的学生,都喜欢在那段时间照照相,以作为留念。如此,我的照片当然也就多了。

读影集,无疑会把诸多往事牵来。好多学生的熟悉面孔,随着我的指头翻动,他们的脚板也跟着翻动,都直端端走进我的眼睛,这些学生仿佛都要我去回忆与照片上的他或她的相关事。

说也趣,在翻看这些照片时,我的眼睛常常在学生以新校址做背景的照片处停下来,新校址的那片土地与我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啊。

(全国警校重点中专评估)

特殊情感自然不会忘却。上个世纪95年96年前后,省监狱局,学校党委盯着只有几十亩土地的学校思发展,而谋发展,最先得考虑征地。征地款犹如一条拦路虎,这钱从哪儿来呀,想到向省财政要,数目不小,感觉不切合实际,那又该怎么办呢?那就自筹,为支持学校发展,省局想到了这样一个点子,叫众人拾柴火焰高吧,省局行文下发监狱系统各单位,希望各监狱能解囊对警校发展给予支持。

说实在话,那个时候的监狱经济状况也不好,要他们主动给钱,真的也很困难。面对这种状况,只好我们自己主动了。学校党委确定我这位二把手出面往全省各监狱跑,带着省局的文件,我便“厚着脸皮”伸手向这些兄弟单位要支持。

跑路还是够累的,学校贺蜀勇,张勇平这两位驾驶员换着跟我跑,而我却没有人换。那段时间,感觉每天的8小时,双休日于我已经没了关系。钱,终于还是要到了,三万,五万,也有给一万的,但总算给了呀。学校应该感谢这些监狱。新校址那片土地,几乎都是用的这些钱啊。

大凡学校都成立有文学社,我们警校自然也不例外。我很有幸,文学社居然邀请我做他们的顾问。当时警察服装颜色是橄榄绿,这个文学社也就取名“橄榄绿”了。文学社有一个油印刊物,也沿用的这个称谓。刊物专发学生的习作。为了提高这些学生的写作水平,我去了省作家协会请来了以孙静轩为代表好几位著名作家,诗人来学校文学社讲课。他们来警校讲课的这天很闹热。听课的除了文学社成员外,不是文学社的成员,好多老师也来了。有趣的是,一位曾经在监狱工作过的老师与来上课的一位著名作家,他们相互对视了好一阵,突然都冲上去,异口同声的“你是……”,吸引了好多同学,这可是当年两个水火不容的阶级在握手哦,而且他们俩眼里好像都含有泪花。此情此景最让人感动。当时他们没说几句话,可就这几句话,容量蛮大。

从这个文学社走出去的学生,不少同学不仅政治上有了进步,有的同学还成了检察院,法院,公安局,监狱或其它部门的领导,就文学而言,不少同学的作品还登上了大型期刊与党报。有的同学还加入了当地的作家协会。也因为大家伙都喜欢文学,学生毕业后,都还认我这位曾经的学校领导。学生毕业后,大多在巴蜀,因而我们经常见面,见面地点,就不仅仅是学校所处的德阳市了。

因为领导干部交流,我被交流到了成都,但德阳我还是常回去的,除了夫人还在警院上班外(警校升格了),警校我工作了10多年,还有警校毕业的忘年交文友,比如刘宣,王守槐些,他们还在文学的路上走着,且走得很不错。情感所致,我能不回去吗?

读德阳留下的影集,除了在影集里能读人,可人后的背景却是德阳值得炫耀的景区,看影集亦是让我看警院,看德阳,我喜欢翻看影集,不仅能常常与警院我曾经共过事的老师与同学见面,同时,我也像是回去了似的,真的……